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
对著作尺度的忧虑
发布时间:2017-06-02       来源:民建会艺专委官网

 


  有人说,著作尺度“小”了,难与大画幅在同一展厅一决凹凸,甚至有被“吞掉”之虞,这多少看出画家对由著作尺度引起的视觉反差的顾忌和忧虑。


  究其因,是不是与社会普遍存在一种视“小”为不入时流情结有关?或对“小”的嗤之以鼻?从孔夫子起,就有“惟小人与女性难养”“小不忍则乱大谋”等意识。通常,会把那些出身低微或弛禁之人皆作“小”看,把一时不得志的弱势者也作“小”瞧,就诗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状景佳句,也道出在观物或登高者的眼里,再雄壮高耸的天然也是藐小的,作者心雄气傲,要以心思上的“大”压过面前一座座山峰。一些描绘江湖社会争强好斗的影视片,为坐上“老迈之席”,彼此间非搞得有你没我不行,实不甘为“小”的心态所故。


  一个由特定主题设置的画展,从视觉效果上,小尺度确实难与大篇幅著作抗衡,而退之入展外围,实属无奈。当然,社会是由林林总总的人构成的团体,必定也有看好“小”的。“由小观大”或“四两拨千斤”之理由。


  20世纪30年代,身为国立艺专校长的林风眠先生,曾用大尺度画幅表现时局风云,不料遭来当局者冷嘲热讽,遂淡化巨幅创造热情直至谢世。中年晚年,皆以四尺巨细作小品状,假使其一生续以大尺度画幅,你我就看不到那四尺斗方巨细,却勾勒出将艺术特性和心灵融为一体,一展年代气息的水墨小品。在《秋水飞鹜》《渔舟唱晚》等特别空灵、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背面,可窥见一位终身徜徉于水墨六合的智者——林风眠先生。

特别报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