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荆“玉”生辉,400余件荆楚玉器首次集中展出
发布时间:2023-01-05       来源:民建会艺专委官网

来源:长江日报

从4000年前神秘的石家河连体双头人像,到瑰丽多姿的清宫造办处玉器……1月3日,400余件古代玉器精品在武汉博物馆“荆声玉振 楚韵生辉——古代玉器精品展”展出,这也是湖北地区古代代表性玉器的首次集中展示,系统梳理了4000余年来荆楚玉文化的发展历程。


1月3日,市民在武汉博物馆参观《荆声玉振 楚韵生辉——古代玉器精品展》。记者李永刚 摄


此次展览由荆州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和武汉博物馆联合推出,展品来自三馆珍藏以及民间藏家。展览按历史发展时间脉络分为远古玉音(史前时期)、吉玉威仪(先秦时期)、琼玉绵延(秦汉唐宋元时期)、灿玉辉煌(明清时期)四个部分。

连体双人头像:4000年前的顶尖琢玉技艺


连体双人头像。资料图片


“石之美者谓之玉”,自古以来,玉被视为天地之圣物,包含着古人无穷无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撷玉于石,加工成温润生辉的玉器,从事和完成部落中的统治管理、巫神信仰、祭祀仪轨、人际关系、玉殓葬俗等一切社会活动。

荆楚大地历史悠久,玉文化源远流长,雕琢精美的石家河玉器代表了当时中国乃至东亚范围内琢玉技艺的最高水平。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在距今约4200年至3700年的后石家河时期,石家河文明进入了玉器时期。石家河玉器造型有人头像、虎头像、蝉、鹰、龙、凤、环、坠等,珠和管等多有穿孔,可与衣服缀合也有可作头饰之物,少见礼器与生产工具,且多出自瓮棺,造型精美,寓意深远,是当时社会等级分化与职业身份认定的重要依据。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器表明石家河文化与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多有交流,在距今4300年左右,就已经形成了文化上的“早期中国”。

此次展出的“连体双人头像”即为石家河遗址谭家岭出土,为双人首共一蛇身形象,人首皆戴头冠,耳部饰S形简化蛇,该玉玦是石家河先民对蕴含通天通神能量的某种信仰的体现,也是人首蛇身传说的最早实物证据。

这个时期盛行仿生玉器,即仿造自然界中的动物,以虎、蝉、鹰、龙、凤等为创作题材。此时的工匠已能分别打造出写实和写意的造型。以玉蝉为例,既有身体微微弯曲、蝉翼向上卷起的写实造型,也有长方形的写意造型。

无足玉龙佩:楚国玉器的奔腾张扬


战国时期的无足玉龙佩。记者李永刚 摄


荆州是楚郢都故里和楚文化圣地,楚人在以荆州为中心的辽阔地域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荆州地区出土的先秦玉器,集中体现了中国先秦玉文化发展的成就。熊家冢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布局最为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出土玉器3000多件,其玉器种类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同时期最高。此次展出的战国时期组玉佩共12件,由玉璧、玉珩和龙形玉佩组成,出土于熊家冢5号殉葬墓中。组玉佩是服饰的组成部分,代表佩戴者的身份地位,社会地位越高,所佩戴的串饰越长越多。同时,串饰也限制了佩戴者的行走速度,达到节步的目的,以反衬佩戴者的高贵身份。这套组玉佩形制雕琢精美,彰显出墓主人的显赫身份。

楚国玉器中的佩玉以其独特的文化审美和高超的制玉工艺受到世人瞩目。在东周楚国玉器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龙形玉佩。此次展出的荆州博物馆藏“无足玉龙佩”为国家一级文物。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古代帝王国君的象征。龙形玉佩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时期。楚国的龙形玉器纹样造型奔腾张扬,与中原地区的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相比,其更富有张力也更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唐代龙形玉佩(中)。记者李永刚 摄


此次展出的另一件重量级文物——唐龙纹玉佩,为武汉博物馆馆藏“十大精品文物”之一。佩为昂首盘身三爪龙形,颈后毛发似于风中向后飘浮,龙身满饰鳞纹,腹部浅刻腹纹细密均匀,龙尾与龙爪穿插缠绕,呈盘旋状。运用了圆雕、浮雕、镂雕、浅刻等多种技法,展现出龙威武雄壮、富态华丽、蓬勃向上的形象,其浓郁的雕塑韵味,体现出盛唐重体量、重骨法的玉器风格,是唐代玉雕的佳作。

“海晏河清”烛台:玉器丰富的人文内涵


清代碧玉“海晏河清”烛台。记者李永刚 摄


东周以后,尤其是汉代,儒家文化赋予了玉器丰富的人文内涵,“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使玉器成为表现社会道德内蕴的重要载体,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此次展出的白玉人物故事方壶,展现了明清时期玉器纹饰题材受到了文人画的影响,常常会有诗书画印多种艺术形式融于一体的特点,例如此壶正面,雕刻的是一高士乘一叶扁舟在江水之上吹笛,左上角有题诗“渔笛扁舟小,松风两岸香”;另一面为月光之夜两高士在松林下谈道。壶身线条流畅,壶身文字与景相应合。

此次展品中的清碧玉“海晏河清”烛台、清乾隆款青玉双凤交颈壶、白玉福寿纹葫芦形壶等,则均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清碧玉“海晏河清”烛台,均以整件碧玉碾琢雕刻而成,中部为一只站立的大雁,它头顶承盘,嘴衔宝珠,挺胸收腹,神态安详,粗壮的双足踏在玄武之上,圆睁的双目炯炯有神,羽翼丰满,作展翅欲飞状。下部为洗式底座,盆内高浮雕玄武,昂首作爬行状,似乎浮游于茫茫大海之上,形象逼真,动态十足,内壁刻海水纹,仿佛波涛汹涌。烛台取“雁”与“晏”的谐音,加上波涛汹涌的海水纹饰和龟蛇合体的水神玄武,形象地呈现出“海晏河清”这一美好的寓意。清中期宫廷艺术讲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对器物雕琢工艺精湛,纹饰新颖独特,是一件清代宫廷富有代表性的玉雕摆件,为清宫养心殿造办处制作的御用生活品。


清代“乾隆”款白玉双凤交颈壶。记者李永刚 摄


清乾隆款青玉双凤交颈壶,造型精巧雅致,研琢严谨规矩,纹饰婉约柔美,是中国治玉工艺鼎盛时期的杰作。它的玉质青白无瑕、晶莹温润,造型为两只交颈互拥的联体雏凤,取“双凤合颈(卺)”之意。壶底刻有“乾隆御制”描金篆书款。乾隆时期的宫廷玉雕,用料考究,不惜工本,工艺上精雕细琢、尽善尽美,其技术之成熟,艺术造诣之高,达到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顶峰,世称“乾隆工”。

据悉,展览将持续两个月,观众可在武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游湖北公众号、武汉博物馆支付宝小程序上预约参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