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回顾|2022年,哪些文学事件令你印象深刻?
发布时间:2023-01-21       来源:民建会艺专委官网

2022年即将落幕。

  这一年,我们不忘纪念。这是法国作家、意识流文学先驱与大师马塞尔·普鲁斯特逝世一百周年,是诺奖得主、德裔作家赫尔曼·黑塞逝世六十周年。

  这一年,我们致敬经典。这是“够学者忙活一百年”的《尤利西斯》出版一百周年,是英国诗人艾略特经典长诗《荒原》问世一百周年。

  这一年,我们在百感交集中走进文学的世界,珍惜文学带来的安慰和力量。

  在2022年的日历翻过最后一页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国内这一年的十大文学事件。

  一、全网参与“疫情文学”

  3月18日,豆瓣网友@K的一条模仿卡夫卡《变形记》开头的动态引起了网友关注:“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许多网友随之开始“戏仿”文学经典表达,以加缪、马尔克斯、海明威、鲁迅、张爱玲等经典作家的口吻,讲述各自的“疫情”故事。

  一天后,公号文章《一条豆瓣动态引发的“疫情文学”复兴》罗列出大部分豆瓣网友的疫情文学表达,还细分“国外文学作品”“电影、诗歌与短篇”“中国文学作品”几大类别,不到一天就破10万点击量。文章整理者arron表示,广大网友的文学式调侃让疫情不再那么沉重。

  二、众名家新作接连问世

  今年5月,“先锋派”代表作家孙甘露在文学圈“传闻”已久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终于露面。不到一年时间,这部小说已加印八次,发行十万多册,登上各大文学榜单。小说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段震撼人心的红色传奇,还在微博、B站、豆瓣等平台延伸出关于“忠诚、信仰、牺牲”的热议。

  此外,读者还迎来王朔沉潜十五年的长篇《起初·纪年》、刘索拉暌违十年的新书《刘索拉与朋友们:浪迹声涯》、梁晓声时隔《人世间》出版六年带来的作品《父父子子》等。

  值得一提的是,103岁的西南联大学子、第一个将艾米莉·勃朗特的《WUTHERING HEIGHTS》以《呼啸山庄》之名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翻译家杨苡目前唯一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也于今年问世。杨苡说:“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三、青年写作引发新关注

  今年几位青年作家的作品也引发了很多关注。马伯庸80万字的最新长篇小说《大医》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第一批红十字会医生在乱世中奔走救亡的故事。这是他少有的近代题材,篇幅也是前所未有之长,但《大医》上部《破晓篇》上市才一周就破了1000万元的销售额。

  从“新概念”走出的周嘉宁推出最新小说集《浪的景观》,这本书收录了三篇发生于千禧年前后的中篇小说,得到很多青年读者的喜欢。在她笔下,二十年前有人在地下商城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人在电台回溯二十世纪的摇滚历史,有人以特稿记录新世纪的一切……她在自己和他人的记忆里,写下时代之间的印迹。

  另一位“年少成名”的写作者笛安也于今年交出了一部特别的作品《亲爱的蜂蜜》,讲述两个成年人和一个人类幼崽的爱与羁绊。在这个十五万字的小说里,很多人在时光记忆中找到了被爱治愈的力量。

  在青年作家之外,青年批评家的成长轨迹亦值得关注。自2011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落地生根,青年批评家培养制度——“客座研究员”已转眼到了第十届。此前已有九届共88位青年学者和批评家加入了客座研究员队伍,加上今年新聘任的12人,正好是“十届百人”。

 

周嘉宁、马伯庸、笛安

  四、文学纪录片深入人心

  大多数人印象里的文学是小众的,甚至难以亲近的,但今年有两部文学纪录片深入人心。一部是在4月21日上线的《文学的日常》第二季。这一季《文学的日常》依然高分(豆瓣8.1),迎来了六位作家和他们的朋友——刘亮程与洪启、于坚与虎良灿、李修文与韩松落、双雪涛与史航、李洱与张清华、陈彦与陈小朵,每一集节目里都有作家和朋友在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之间来回穿梭,别有趣味。

  另一部是于11月10日上线的《我在岛屿读书》,目前在豆瓣得到了9.1的高分。节目邀请余华、苏童、西川、程永新、叶兆言、欧阳江河等十余位写书人、出书人、爱书人前往海南分界洲岛的“岛屿书屋”,共同生活、读书和写作,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有读者形容这档节目为文坛“老友记”、“治愈系”慢综艺,那些深情的回忆、自在的闲聊、丰富的书单、深刻的思考都拉近了人们与文学的距离。

  五、各类型改编成功出圈

  今年亦是文学改编值得称道的一年。年度“电视剧王”《人世间》根据梁晓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收视率创下央视近五年电视剧平均收视新高,一举成为打破年龄圈层的“国民之作”。

  年度最火网剧《开端》则源于网络作家祈祷君的同名小说,剧集上线播出15天,11次占领全网网剧正片播放市占率日榜榜首,总播放量超过13亿。在剧版《开端》播出过半时,纸质图书《开端》就卖到断货,网上连载作品也稳坐晋江文学城金榜之位。

  出版至今已有35年的莫言经典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亦有全新演绎——它第一次被改编成了话剧。8月4日晚,在江苏大剧院观看首演后,莫言坦言自己在观剧时流了很多眼泪,他被演员们的再创造深深打动了。

  到了年底,又有中国科幻顶尖之作《三体》的动画改编正式上线,开播即冲上微博热搜第一,目前播放量突破2亿。尽管原著党对其褒贬不一,但它无疑也是今年最受关注的文学改编之一。

  有意思的是,今年8月底,老牌文学杂志《收获》还主动发起一场“无界漫游计划”。该计划细分“小说演绎”“散文入画”“诗歌传唱”三大类,共设奖金260万元,呼吁广大读者以舞蹈、话剧、曲艺、魔术、绘画、雕塑、摄影、装置、传唱等各种艺术形式参与文学改编。未来会诞生哪些新奇又动人的改编神作?值得我们期待。

  六、文学直播受读者喜爱

  今年线上直播十分火热,文学直播也在全网不断掀起热潮。先是1月7日,新版《生死疲劳》举行线上发布会,莫言、余华、西川笑谈往事,金句不断,直接将发布会变成了相声表演。这场活动的诸多素材后来频繁现身于各大up主的短视频剪辑中。

  接着是7月22日余华与俞敏洪在线分享了《兄弟》的创作背景与故事,这场“双鱼直播”当晚观看总人数超过2000万人。而四个月后的11月26日,阿来与俞敏洪、董宇辉一起直播,又将《尘埃落定》送上当当网图书畅销榜总榜与飙升榜排行榜第一位。

  即便是长时间的文学漫谈活动,也能受到读者喜爱。比如9月8日,有余华、程永新、梁晓声、李敬泽、苏童、毕飞宇、笛安、阿来、贾樟柯、韩少功、淡豹、彭敏12位作家参加的“无界文学夜”在微信视频号播出,四个多小时的竖屏节目当晚就吸引了约230万人观看,在节目结束后亦有不断回放。读者们一条条不断的留言与互动,也印证了文学最纯粹的魅力。

 

“无界文学夜”

  七、第八届鲁奖破圈传播

  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正式揭晓,35篇(部)作品榜上有名。11月20日,“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北京举行,以歌曲、舞蹈、朗诵等多种文艺形式实现了文学的破圈传播。

  而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仪式开始,中国作家协会将以直播形式全力打造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四大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最高水平的文学奖颁奖典礼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让文学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今年,中国作家协会还启动了两大文学计划。一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由中国作协牵头,联合全国重点文艺类出版社和文学期刊、图书公司、影视公司、网络文学网站以及文化类网络平台打造优秀文学作品;二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这是一项长期的文学行动,初步以5年为期,邀请全国广大作家和所有文学写作者以长篇小说拥抱新时代、书写新山乡。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

  八、上海文学馆正式开工

  身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重镇,上海是中国新文学的发祥地和收获地,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张爱玲、徐志摩、傅雷、柯灵、施蛰存等都曾和这个城市发生过千丝万缕的关系。8月16日,上海文学馆在虹口区武进路439号正式开工,预计于2024年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上海作家孙甘露相信,一座新的文学馆,正是以建筑的形式回应产生了这些重要作品的城市记忆。上海文学馆接续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良传统,也接续着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光荣传统。“这个时代以及未来的年代,上海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生活,都将被作家的笔记录下来,被镌刻在文学馆的墙上。”

  九、来自国际经典化认可

  今年9月,余华凭借长篇小说《兄弟》获得第20届“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的最佳外语作品奖。“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以列夫·托尔斯泰出生、居住了一生的庄园(Yasnaya Polyana)命名,自2015年增设奖项,表彰被译成俄语的最佳外语作品。其外语奖项以往的获奖者包括朱利安·巴恩斯、露丝·奥泽基、奥尔罕·帕慕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阿莫司·奥兹。余华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作家。

  还是在9月,《赘婿》《大国重工》等16部中国网络文学被大英图书馆收录,这是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中。据大英图书馆公开资料介绍,大英图书馆会根据读者需求和书籍本身价值贡献等来选择收藏作品,即当下读者最想看的,以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人类文学历史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大英图书馆收录《赘婿》《大国重工》等16部中国网络文学

  十、文学圈试水数字藏品

  今年其实是文学圈探索数字藏品的元年。世界读书日,《收获》发出全球首款文学类数字藏品盲盒,为梁晓声、刘亮程、李敬泽、毕飞宇、弋舟、猫腻、郝景芳、蒋方舟八位作家每人发行两款数字藏品。这次活动的数字藏品开售仅25分钟就被全部抢光,最后带动了283本(部)纸书的成功兑换。不久后,《收获》又以创刊号和孙甘露最新小说《千里江山图》推出新的数字藏品,同样备受读者欢迎。

 

八位作家代表作(部分)

  到了10月,中国现代文学馆也推出《名家手稿》系列数字藏品盲盒。每个盲盒9.9元,能随机开出1款手稿静态数字藏品,包括朱自清的《论意义》 ,闻一多的《九歌——古曲翻新》,杨沫的《青春之歌》,罗广斌(与杨益言合著)的《红岩》,陈独秀的《小学识字教本(序)》 ,赵树理的 《卖烟叶》,林徽因的《致沈从文的信》,集齐上述7款静态数字藏品,可合成1份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隐藏款动态数字藏品。活动开放6小时,就有超12000人参与其中。

 

《名家手稿》系列数字藏品盲盒

  在文章最后,还想说,这一年,也有以文字点亮心灵之光的人永远地离开人世。

  1月21日,国内唯一一位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逝世,享年85岁。

  2月22日,翻译界唯一的“傅译传人”罗新璋逝世,享年85岁。

  5月24日,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三十余年的林建法逝世,享年73岁。

  7月3日,与金庸、黄霑、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的作家倪匡去世,享年87岁。

  8月23日,为中文世界带来第一本从意大利文完整直译的《玫瑰的名字》的翻译家沈萼梅逝世,享年82岁。

  9月22日,“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父亲”——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逝世,享年100岁。

  12月15日,把“萨特”介绍给中国的法语翻译家柳鸣九去世,享年88岁。

  12月18日,“香港的说梦人”西西逝世,享年85岁。

  还有作家冯德英、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词作家乔羽、诗人郑敏、翻译家王志冲……他们离开人间,但留下了不熄的文学火焰。

  守护着这火焰,大寒之后,一定立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