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文化动态
非遗文化动态
书画领航者——姜军作品精选
发布时间:2017-08-06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书画领航者——姜军作品精选


  姜军,汉族,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甘肃省成县,自幼爱好书画、诗词散文、机械设计,现任陇南林枫苑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县五龙山红色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成县林枫苑物业有限公司经理,成县成州锅炉厂厂长,中国书画网、甘肃西狭书画中心经理,成县姜军西狭书画院院长、成县西狭美术馆馆长等职。


  80年代初首次投稿被东方书画家联谊会聘为会员;05年全国首届“亚太杯”书画大展赛获“银奖”。


  师承书法家刘九畴先生,多年来一直深研“折钗股,屋漏痕”之奥妙,四十年来遍临诸贴,游沥名山大川,古寺宝刹,名人匾联。书以行为主,画以兰为重,对汉三颂特别是惠安西表(西狭颂)颇有研究,背诵如流,作品中宫严谨,结构舒展,用笔凝重,飞宕迭流,以从险绝回归平整。因偶然原由从事左手书写,遂深研左手书法,亦深谙其妙,渐入佳境,左书作品也深受同行好评和识家喜爱。其长卷书法作品有《出师表》《心经》《金刚经》《道德经》等,以及不同书体创作的《沁园春——雪》,更是擅长榜书、隶书、小楷、狂草等不同书体创作。其创作视频在腾讯、爱奇艺、优酷、土豆网等各大视频网站点击播放量不菲,同时“中国收藏网、书法家报、甘肃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登报道。近年来,勤奋好学、从未懈怠,又于2012年入冰室(翟万益)门下潜心学习狂草。


  多年来致力于自身产业的发展和对书法的研究,形成了文化企业相互支撑,并斥巨资注册“中国书画网、甘肃西狭书画中心、成县姜军西狭书画院、成县西狭美术馆、成县西狭典雅文玩城、成县五龙山红色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实体产业,而且已成功的将“西狭颂”“杜公祠”“林枫苑”等注册商标。极大地给艺术的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奠定了扎实的书法和理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翟万益先生对姜军先生书画评价并作序


  姜军的书画


  翟萬益


  姜軍醉心书画时日己久,在少年时代由于受本村书家的影响,即对笔墨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在本地名家指导下练习楷书,先后曾拜刘九畴等名家为师,不断进取。


  近年来姜军和我接触颇多,并入冰室习书,根据姜軍习书几十年的现实,考虑他个人的性情,我让他直接临习狂草,这是因为,他长期进行书法练习,对许多书体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了解和修习。姜军性格直坦,胆气开张,悟性极高,这种天资为攻习狂草具备了先天条件。姜军练习狂草,就让他从几十年的积习中跳了出来,在一个新天地里使用不同以往的积习,法帖就成为唯一的指归。姜军临习怀素的《自叙帖》,在很短时间里就䏻贴近原帖,使人心喜。


  姜军是一个有着自己事业的人,书画是他生命中的一个情结,事业关乎生存,必须耗费生命去做,而情结可能只是生命中廓大了的驿站,可以久驻于此,也可能是短崭的驻足。这无疑是姜军生命中的矛盾,近年他正在努力克服这一矛盾,促使事业与愛好尽力地统一起来,所以建立了中国书画网站,成立了成县姜军西狭书画院,这些文化产业的建立与自己的理想追求无限地靠近,在时间的支配上一定会相对的充裕,那么此后的姜军就会進入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阶段。


  姜军极其敏锐,又有着过人的执着,就在他以前右手受伤时曾经练习用左手书写,达到了和右手同样的水平,对于一个有着非常恒心的人来说,对于任何确定了的事情,在非常的努力下,没有做不出色的,尤其是他理顺事业和理想之间的矛盾,变成理想的一种推动,这样他的飞跃一定会到来。


  ——2015年7月15日 夜旅中草



  甘肃省书法协会副主席秋子作序评价姜军先生书法——


  简说姜军的书法


  秋 子


  姜军出生在东汉摩崖《西狭颂》的那个地方——甘肃陇南成县抛沙镇五龙山下一个叫姜家坪的小山村。他既是一个企业家,又是一个书法家。他想办一次自己的书法展览,出版一本作品集,嘱我为序,所以认真地翻阅了他的一些作品和资料,以己之见谈谈看法,并写下这段文字。


  姜军习书,早年得益于赵庭选、汪庭湖老师的启蒙,后拜在陇南名家刘九畴先生门下,受刘先生悉心指导,书法得以提升。他临习小楷,从《金刚经》《西狭颂》入手,先后临写了近百万字的作业,特别是有385字内容的《西狭颂》,他几乎能倒背如流,可见他花了不少工夫。


  书法,说穿了就是看用笔,看内涵,看神采,看意境。常听人说谁谁的字写得好或者不好,其实是个欠准确的说法。把字写好相对容易,但写出风格和内涵实在不易。翻阅姜军的书法作品,就目前现状言,大致反映出两个倾向:一是结构端庄,行笔大气,笔法干练如他做人,堂堂正正,心胸豁达,正如刘熙载《艺概》所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二是结构和用笔明显带有其恩师刘九畴先生书法的影子,可见受其书风影响至深。从书体角度来看,他的楷书、隶书,特别是他的小楷作品,已然较好地表现出自己的书法追求,个性风格也已渐显出来;他的行草书往往一气呵成,笔酣墨畅,大气淋漓,表现出一种斩钉截铁的气势。


  书法是写字,但不仅仅是写字。作为一种文化品性和艺术品性的书法,它与写字最大的不同在于,写字多是为了结构的美观,而书法则有较高的技法要求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从这个方面讲,书法是已脱离了写字阶段进入更高层次的文化和艺术。姜军深谙此理,他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艺在灵府,不在手目。我以为,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学的意思是,必须动脑子,不断开发自己的感悟能力,且要“悟道不惑”。而“练”则是练习基本功,包括识记结体、笔法、章法以及对毛笔、纸张、用墨的控制能力和娴熟程度。姜军可谓在“练”字上做足了功夫,因之,书写圆熟流畅,淋漓痛快,但“学”似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修养。


  姜军的书法虽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但他毕竟走出了一条充满光明的路子。相信他会继续努力,也会有走向成功的那一天的。我们都来祝福他。


  是为序。


  乙未年夏夜于吟秋别馆


姜军作品1


姜军作品1



姜军作品2


姜军作品2



姜军作品3


姜军作品3



姜军作品4


姜军作品4



姜军作品5


姜军作品5



姜军作品6


姜军作品6



姜军作品7


姜军作品7



姜军作品8


姜军作品8



姜军作品9


姜军作品9



姜军作品10


姜军作品10

非遗文化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