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文化动态
非遗文化动态
同光拓片技能的更新
发布时间:2017-08-16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同光时期全形拓技能的开展,能够陈介祺为代表。陈介祺(1813-1871),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坊人,道光进士。生平好保藏古物,又善于墨拓。在晚清金石界,陈介祺的名字如雷贯耳,吴大瀓在给陈介祺的信中云“三代彝器之富,辨别之精,无过长者,拓本之工,亦从古所未有”。


  全形拓的真实鼎盛期仍是在民国今后。周希丁、马子云等名家在吸纳西方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将这门技能推至空前绝后,奉献尤大。


  周希丁(1891-1961),本名康元,以字行,江西临川人。早年在琉璃厂开设古光阁古玩铺,新我国建立后曾在首都博物馆等单位任职,负责摹拓古器物和文物判定。他曾为传拓专门学习过西洋透视技法,故其所拓器物全形立体感强,各部分份额结构也较为合理,此外“周拓本”的用墨也极为考究,往往能给人以一种匀净苍润之感。陈邦怀评其拓形办法“审其向背,辨其阴阳,以定墨气之浅深;观其远近,准其标准,以符算理之符合”(《石言馆印存》序)。他曾手拓故宫武英殿、宝蕴楼及陈宝琛(瀓秋馆)、罗振玉(雪堂)、孙伯衡(雪园)等诸家所藏铜器,特别是为陈宝琛瀓秋馆所拓的青铜器全形,多以六吉棉连纸淡墨精拓,极为精妙,后收拾出书成《瀓秋馆吉金图》一书,影响很大。


  周希丁的弟子有韩醒华、郝葆初、萧寿田、宋九印、马振德等,其间小徒弟傅大卣(1917-1994),生前供职于我国国家博物馆,能传师法,也是拓彝器全形的高手。

非遗文化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