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文化动态
非遗文化动态
自古以来文人雅客偏爱用“虎”练字 原因为何?
发布时间:2018-07-09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来源: 北京晚报 文:戊为





自古以来文人雅客偏爱用“虎”练字 原因为何?



  西汉 郑子真郑子真隶书,字径30厘米,现藏陕西省褒谷南口石虎峰摩崖。西汉 郑子真郑子真隶书,字径30厘米,现藏陕西省褒谷南口石虎峰摩崖。


  原“石虎”刻石在修宝汉公路时被毁,今为重刻拓片。虽字形未变,但往日摩崖的石花已不存在。郑子真为西汉成帝(前32-前7年在位)时隐士。左下方虽有署名,细看“郑子真书”四个小字,较之“石虎”大字,笔法和书意不尽一致,因疑此为后人对郑子真的仰慕而加刻。


  释文: 石虎。


  近代 庄蕴宽近代 庄蕴宽


  庄蕴宽为外甥吴瀛所书“虎”字中堂。民国书坛翘楚,宗法晋唐,出入魏碑,冶碑帖于一炉。


  此字笔画缠绕连绵,疏密变化,独具一格。


  庄蕴宽(1866-1932),字思缄,号抱闳。光绪间历任浔阳书院主讲,百色厅同知,梧州府知府、太平思顺兵备道兼广西龙州边防督办等职。辛亥革命后,曾出任江苏都督,后上京任审计院院长十二年之久,其间又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


  释文: 虎。


  多年前的“华南虎”照片事件,让人知道了老虎虽然广泛存在,实质多半是“虚拟的”,早已经成了珍稀保护动物。一个庞然大物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可见人类对于自然的改变是多么的剧烈,多么可怕。要是不认真反思,也许再过多少年,老虎真的只能存在于各类文字、图像和影视素材中了。


  不禁让人想起从古至今关于虎的各类文化素材:小孩子唱得最多的一首儿歌就是《两只老虎》。长大后才知道,《两只老虎》是以一首德国儿歌《雅克兄弟》重新填词改编的歌曲,在德国叫《马克兄弟》,英国称《约翰兄弟》。中国引进之后将第一、二句的“雅克弟兄”改为“两只老虎”,就有了新的含义。


  要说看得最多的关于老虎的电影非《武松打虎》莫属。武松打虎这一节常被改编成电视剧。其实《水浒传》中不独有武松打虎,李逵曾经以一人之力杀死四虎,功力显然比武松大多了,但李逵打虎无名而武松名扬天下。为何差异如此之大?原因在于,一为公,一为私。李逵是为母报仇,武松是为民除害。


  与虎相关的成语很多,流传最广的当属“狐假虎威”和“三人成虎”。“狐假虎威”被编入教材,几十年如一日地成为“教育典型”,要求提高辨别能力。“三人成虎”的意思是,一个事情说的人多了,就能把谣言当作事实。对照现实来看,很多骗子的手段实际上都差不多。为什么会上当?因为动了贪念。一旦有了贪念,本心扭曲,人的智商就下降几十个百分点,变成弱智。


  偶然想起《林海雪原》中座山雕的太师椅上,铺着一张虎皮,展现了山大王的气派。很多帮派老大的座椅上,也有类似装饰,以百兽之王的气势来力压手下,震慑对方。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老虎相互之间不能相容,但有人戏言,如果一只是公老虎,一只是母老虎,应该不难相处。形容女性的词语,很多相当负面,唯独“母老虎”的称呼,除了霸道之外,还有些傻乎乎几近可爱的一面。虽是盛气凌人,却也口直心快。《水浒传》的顾大嫂可不是一般人所能驯服。


  有人开玩笑说,如今卖字画的,很多时候对题材极为讲究,让人忌讳的不吉利字眼,像“死、亡、绝”等一律不要出现,有人总结出最好卖的画是观音,最好卖的书法是《心经》。以老虎为题材的,也大有讲究,分为“上山虎”和“下山虎”,就是考虑客户喜好和需求。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流传甚广“最爱是老虎”的民间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和尚为了给小和尚在心理上筑起一道禁区的围墙,费尽心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回寺之后问小和尚“哪个最可爱”,答案是:“师父啊,看来看去还是那个老虎最可爱啦!”说白了,这就是人的本性。


  “虎”字常成为“少字派”书法的重要素材。清代翁同龢就特别喜欢写“虎”字书法。庄蕴宽的“虎”字比翁同龢的变化大,受书者通常属相为虎,那将是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不能不说,“虎”字作为中堂,也常常成为“江湖书法”的素材,不登大雅之堂,要擦亮眼睛把好关。“江湖书法”如今是无孔不入。米芾所书“一唤谁似痴虎头?”中的“虎头”,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乳名。王铎降清之后,苟且偷生活了八年,感觉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明代唐伯虎,真实的人生并没有影视剧中那样幸福、风光,妻妾成群,而是一生穷困潦倒。想靠书画发财,几乎就是白日梦。


  王铎行书扇面《别抱幽忧疾》,为中年时期作品,取法颜米王,在三家之间盘旋,尤以米为主。善学善用,已经具备大家气象。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十樵,别署烟潭渔叟,谥文安。明末清初书画家。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释文:


  别抱幽忧疾,非关自取闲。


  筭年愁白首,报禄愧青山。


  彖系栏中药,虎韬塞上轘,


  殷勤君辈祝,勿遽讲烟鬟。


  绿雪园之六,似孔宜先生。


  王阳明行书扇面。其书法不多见,主要取法二王和米芾,根基正、起点高。用笔锋芒毕露,结字自然中见奇宕。


  此扇面极为精到,尤其罕见。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阳明先生。谥文成,故后人称王文成公。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道、佛。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孔、孟、朱、王。


  释文:


  刘长卿(龙门八咏·阙口)


  秋山日摇落, 秋水急波澜。


  独见鱼龙气, 长令烟水寒。


  谁穷造化力, 空向两崖看。


  (龙门八咏·水东渡)


  山叶傍崖赤, 千峰秋色多。


  夜泉发清响, 寒渚生微波。


  稍见沙上月, 归人争渡河。


  (龙门八咏·福公塔)


  寂寞对伊水, 经长行未还。


  东流自朝暮, 千载空云山。


  谁见白鸥鸟, 无心洲渚间。


  (龙门八咏·远公龛)


  松路向清寺(原文精舍),花龛归老僧。


  闲云随锡杖, 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 千峰明一灯。


  (龙门八咏·下山)


  谁识往来意, 孤云长自闲。


  风寒未渡水, 落日更看山。


  木落众峰出, 龙宫苍翠间。


  安徽省无为县“米公祠”拓片为米芾罕见的大字拓片,字径近10厘米。虽为拓片,极其传神,充分体现了“刷”的特点。


  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释文:古来有,一唤谁似痴虎头?


  翁同龢颜字书法功底很深,所以书就此等擘窠大字,驾轻就熟。行笔中有提按变化。小细节和大格局都兼顾。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谥文恭。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咸丰六年(1856)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朴茂雍容。


非遗文化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