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建国,出生内黄县,其父在内黄县文化馆工作,是当地知名美术工作者。他从小受父亲熏陶,阅读家中藏的诗书名画,很早就打下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学生时代,家境困难,常下地里拔草拾柴干活。金色的沙岗、无边的槐林、田边的芦苇坑与河流,都给他和小伙伴带来天性的少年快乐。每次回家后就把所见到的景色描绘出来。
当时,他们家西邻是县剧院,他有意认识了剧团里舞美师刘殿卿先生学习舞台美术。同时他的绘画有了小名气,在县里也受到文化局和文化馆领导的注意,并且邀请他进入文化馆工作。那年他只有17岁,小小年纪的他参与了多个大型政治展览,又不断参加各类省、地、市美术作品展并获奖。一个偶然机会,县剧团在安阳市排演新剧要他过去帮忙,他欣然接受,而后又被介绍到安阳地区豫剧团工作,一干就是九年的舞台美术设计工作。绘制了多台大型现代戏及古装剧《红云岗》《杜鹃山》《龙江颂》《逼上梁山》《下陈州》等布景,受到社会观众的好评。
1983年,宛建国又调入安阳市人民公园工作,他为园林美化环境、布置节日大门、花坛工程设计、绘制大型壁画、设计园林小品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样的实用美术充实了他,并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参与了安阳市不少艺术工程设计,如公园的石桥与西大门、安阳市两座巨型不锈钢城标雕塑:“玄鸟”“司母戊鼎”以及大型环岛和安阳桥十六景浮雕群等艺术工程设计及制作。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提高绘画水平,接受高等艺术教育,1992年宛建国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他的绘画又以得到升华,圆了自己从小艺术方面的求学之梦。
1995年宛建国先后出国到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和东南亚等地。每到一地都和当地艺术家们交为朋友,相互交流学习。能认真钻研各国各具特色的艺术精髓,用文化交融的姿态,激发思考,激活思维。把阿拉伯的宗教、民俗、乡土人情等西方油画、水彩画的技巧融会贯通于中国画之中,发扬其特长,力求“以外开今”,尝试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有机地吸收和融汇异国他乡的某些观念和方法,以补充改进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宛建国在他国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也一并弘扬了中国文化。
宛建国不仅具有扎实的西洋绘画基本功,同时又具有从小练就的中国书法底蕴,在把艺术探索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目标的鞭策下,通过几十年不断地勤奋努力,集书、画、文于一体的艺术家。
直观宛建国的作品,其笔墨中透露的不仅有西方绘画的科学严谨,也有中国传统书画的笔墨情趣,以及自我情感自由流淌的内涵。由于能很好地将扎实的功底融入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之中,水彩的技巧有效地运用到中国画之中,因而墨韵与色彩关系相溶呈现,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其作品细观光和色与构成的特点,使得画面付有新鲜的气息,如今已经成为具有中西结合绘画特点的风格。
品宛建国中国画作品,我们往往会被他高超的绘画表现力所折服。而注重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才使得宛建国的作品有了无穷的创作源泉。他的作品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人生的阅历,来自于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亲密感。他喜爱太行山的岩壁、沟壑、林木,花鸟和虫类。在中西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成就了其作品所包含的特有的西洋方式观察,中国方式表现的特点,成为中西合璧的又一个成功证明。
宛建国是当代知名画家,山水、花鸟作品雅俗共赏,既呈现北方山水画的雄奇壮丽,又可描绘南国山水的清新典雅和唯美情节。由于其具备深厚的西画、水彩画功底,近几年其专攻彩墨花鸟画,在构图上采用全景式构图,并将其山水画融入其花鸟画创作,使画面更显丰富多姿,独具特色。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大赛并获奖,是一位画风全面、技艺日臻成熟的实力画家。其作品具有观赏、品鉴、收藏价值,升值空间很高。且多幅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北京美术馆,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博物馆、艺术馆和个人收藏。
宛建国作品1
宛建国作品2
宛建国作品3
宛建国作品4
宛建国作品5
宛建国作品6
宛建国作品7
宛建国作品8
宛建国作品9
宛建国作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