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主办的“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民族书画艺术发展峰会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多功能厅举办。本次峰会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为主题,在中国步入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时代历史进程中,中国民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以习总书记的文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宗旨,意在引导帮助各民族书画艺术家,正确认识领会国家关于民族书画艺术的指示精神,更加准确地了解自身在新时代下所担负的新责任与新使命,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创作出更多符合市场规律和时代要求的精品佳作,为民族书画艺术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的力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汪振福老师在峰会现场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张柏,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张飙,中国文联社团办主任周雪静,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机关服务局局长李铁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张继,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杨东生以及全国各地书画艺术家代表出席此次峰会。各大电视台、报社和新闻、视频网络媒体的相关记者也出席了此次会议。此次峰会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苏庆河主持。
汪振福老师与中国书协理事张继老师合影
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张柏发表致辞,对文化发展及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此次峰会的召开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杨东生代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致辞并宣布峰会开幕。杨副秘书长在致辞中对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的情况作了介绍,对此次峰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莅临此次峰会的领导、嘉宾表示感谢,同时阐述了此次峰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希望。
峰会合影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张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张继;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分别作了题为《加强自身修养,弘扬中国精神——关于文化自信的底气》《书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民族艺术与中国当代美术基本价值观》的主题演讲,对文化自信的来源及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书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当代民族艺术价值观的确立进行了精准阐释,得到了与会书画家代表的积极响应和好评。与会书画家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峰会拓展了认知,开阔了眼界,树立了自信,明确了使命。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必将坚定不移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导,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民族书画艺术的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汪振福简历
汪振福,1937年出生,安徽绩溪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会员,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原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艺协会理事。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多次获奖,并入编多部大型辞书。作品赴纽约联合国、日本、迪拜、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北京等地区参赛并获奖。
2008年5月书法作品《中华龙》被中国邮政、世纪大风采收入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邮票。中国名家书画院研究会授予其“奥运风云人物”称号。2009年中国文艺协会授予其“全国文艺百家称号”,中国时代风采征评活动组委会授予其“2010年度中国时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大师特别金奖”,2010年11月在“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创作奖”,2012年12月,中国大师路专访录制。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观察》第五期专版汪振福书法作品选。2015年7月全国首届书法师职业鉴定培训班取得良好成绩。2016年9月广西柳州“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企业管理年会”荣获“2016年度企业书法贡献人物”,2016年10月入选北京国礼认证中心一带一路国礼个人集,2016年11月书法作品入选八达岭新长城碑林,景观石“新长城文化园”题名,2016年12月入选北京翰墨艺评研究院“大红袍”个人专集。
苏士澍主席评:汪先生对书法艺术执著追求,……多年来的努力在书法界有较高的评价……。
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市书协主席林岫评语:汪先生的书法古朴典雅,又不失时代的个性,静谧绝尘而又饱含激情,结体内敛外放,拙而不怪,秀美中透着俊朗,那种美是润物细无声的美,不是张扬的美,是永不褪色的美。
沈鹏老师点评: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行间气脉流贯、妙里无穷、布局严谨、匠心独聚。
孙其峰老师点评:书风古朴庄重、格调高雅、结体舒展流畅、清新亮丽。
欧阳中石老师点评:运笔自然、潇洒飘逸。
范曾老师点评:书法过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不乏创新,线条优美,整体布局美观,做人可以低调,但是作品一定不能低调,汪振福老师给人一种“不与浮世争名利,只与古贤论高低”风格。
《厚德载物》
《黄山云海》
《宁静致远》
王勃《滕王阁》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韦应物《滁州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