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视频 > 艺术映像
艺术映像
截然不同的南北审美情趣
发布时间:2017-09-25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截然不同的南北审美情趣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体现出南北两地截然不同的审美兴趣,两种类型在南北朝后期开始呈现出互为交融的趋势。公元581年,跟着隋朝的树立,近二百年南北朝坚持格局的完毕,两地书法交融速度加快,终究构成了较为一致的隋代书法风格。


  尽管只要短短的38年,但隋代书法却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效果。作为激烈地域风格体现的南北朝书法向初唐书法变迁的转折点,对初唐书法的开展起到了先导和定向的效果。从总体上看,隋代书法逐渐抛弃了北朝书法那种欹侧之势和雷厉风行的用笔,吸取了南朝书风的圆润温文特征,构成了共同的“隋楷”款式。尽管历时短暂,撒播著作稀少,但却特性显着,成为今日了解楷书风格开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样本。


  检核这一时期的书法,可见多以碑刻传世,较为闻名的有《董佳人墓志》、《曹植庙碑》和《龙藏寺碑》等。《董佳人墓志》,清代时出土于陕西兴平,后被移至上海,不久原石毁佚,撒播拓本较少。该墓志共21行,每行23字,楷书。从现存拓本中可见其书法结体规矩,结构安稳,用笔尽管保留了部分北碑方笔的兴趣,但与魏晋和南北朝时期楷书多少带有隶意的风格大不相同,显得正经老练。从风格看,初唐欧阳询楷书的峻严方正与其有着相似之处。而立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的《曹植庙碑》,则与《董佳人墓志》承接北碑的风格有所不同,书写结体略扁,一些字保留了篆隶书的结构。其用笔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提按抑扬显着,笔法润泽。虽工整不如《董佳人墓志》,却有着丰厚的体现兴趣,后来集笔法大成者褚遂良书风,或与此碑的风格有着必定的关联。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