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视频 > 艺术映像
艺术映像
山水寸眸之间生万象
发布时间:2017-09-28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山水寸眸之间生万象


  关于我国传统山水图式的开展轨道的问题,在追溯前史、调查其头绪进程中,首要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六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其间有描绘观察办法的一段:“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关于对这段的评述,潘耀昌在其《我国山水画的原点——荆浩画论研讨》一文中这样写道:


  宗炳提出了近似于西方文艺复兴年代流行的取景框概念,即以“张绡素以远映”的观看办法,所以“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二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天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这儿要注意的是,“绡素”指的是生丝织成的薄纱,有的版别为“绢素”,笔者以为,取“绡素”较为合理,由于只要薄纱才是通明的,才能够“远映”:尽管在见到的一些版别的注释中,都把映字了解为观看,解读为在绢底上描绘。但在此求教于方家的是,笔者以为,“映”字必定不是直接观看,而是直接观看,是经过反射或透视来观看,“远映”应该指的是透过薄纱远看,这样,“昆、阆之形才可围于方寸之内”。这就是文艺复兴年代西方人用取景框或透过玻璃板观看的原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