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艺术的社会功效
发布时间:2018-07-17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前不久,我在国内一家艺术网站上写了一个长帖。有个浙大在读的学生回了一个帖子,写道:“看教师的帖子,慨叹颇多。前一天跟表弟一家去和他的教师聚餐(表弟是上音古典吉他专业的,大陆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是从台湾聘来的),他也算是华人圈子里古典吉他的演奏名家了,非常着重人的全体素质,但言谈中终究是瞧不起大陆人,好像大陆人的形象就是没有文明,粗鄙。后来我忍不住说,大陆也有许多优异的学者和艺术家,文明也谈不上孰优孰劣,他愣了好久,说sure,然后说他对大陆文明仍是宽恕的,大多数台湾人更甚。我不知道是不是除了政治原因之外,还有其他更深化的原因,是不是像教师这样苦苦尽力于文明事业的学人真的少而又少?”
这个回帖让我陷入了深思: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它的文明和艺术。说到德国,人们当然会想起奔跑和西门子,但更多的会想到它的音乐和哲学,想起巴赫、贝多芬、歌德、席勒、康德、黑格尔……一个民族也能够以它对文明和艺术的尊重程度来加以判别。法国人在巨大的文学家去世时举办国葬,而决不会为一个没有什么显赫政绩的政客下半旗致哀。德国人(不论他是银行家仍是工程师)都手持曲谱出席音乐会。而不论是德国人仍是法国人,都深深地为他们的文明而骄傲,并视文明或教化为文明的终究意图。